百余年前,刘鹗在《老残游记》中描述济南时,一句“家家泉水、户户垂杨”让多少人对泉城神往不已;后来,美食家、散文家唐鲁孙眼见为实地领略了济南的独特风情,“朋友带我到后花园,吩咐佣人把花圃中的石板撬开一块,只见其中泉水淙淙,垂手一捞便是两条生蹦活跳的青草鱼,那情那景真是又有趣又神奇呢!”他还曾这样写过:“城南有条叫剪子胡同的路三寸的石板铺上了,水却依然漫出一寸多。这石板下的泉水,夏季凉透心扉,可冰水果;冬季蒸汽迷濛,有如温泉。”上了年纪的老济南,对小时候的泉水记忆犹新。每到夏天,三三两两地聚集到泉水边,老人喝着用泉水沏的茶,摇着大蒲扇,无比惬意;小孩子们围着泉水打水仗、捉小鱼,一个猛子扎到泉水里,更是凉快。吃过午饭,把西瓜放进泉水中,午睡后捞出来,一刀下去,暑热都消了几分老残之后百余年,这座城市里的人们,依然和泉水相伴相生。在曲水河西畔,有一处泉城人家曲水亭街15号,“佐泉、佑泉”坐落于此。主人刘精诚告诉记者,佑泉泉池原来就在她家厨房室内的墙根下,“洗菜、做饭,用水特别方便。”刘精诚说,佑泉水温常年18℃,打水之后,水面会有所下降,但一般20多分钟后就会恢复。“原来,人们觉得泉水随处可见,也没有保护的念头,为了盖房子,很多泉子都填起来了;现在不一样了,大家都意识到泉水的重要性了,也知道保护了。”王府池子街4号院内的忠义泉、芙蓉街69号居民院前的芙蓉泉、起凤桥街五号院内的龙凤泉、涌泉胡同二号院内的涌泉、平泉胡同三号院内的平泉、王府池子街的濯缨泉、双忠祠街西端的双忠泉据了解,这附近有80余处泉水水系,串流分布在小巷民居之内,是“家家泉水、户户垂杨”的真实写照。济南人和泉水的感情见于日常活动,“观泉品茶是老济南人的传统,大约兴于唐代,到了宋代,饮茶风气向千家万户普及。”民俗专家张继平曾这样解说。在黑虎泉,前来取泉水的济南市民每天络绎不绝。有的老人白发苍苍,依然蹒跚着迈过一级级台阶来到这里,喝泉水是他们从小的记忆,也是老济南人难舍的习惯。当外地人问他们,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,为啥还这么辛苦来取泉水,“泉水泡茶就是好喝。”他们会自豪地说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济南泉水宴_即时新闻_大众网